秀才领着少爷去见丁财主,写了一个“丁”字说:“小少爷,这个字怎么念?”
谁知少爷看了半晌,还是想不起这是个啥字。秀才赶紧提醒他:“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”?
少爷低头一看,说:“一根铁棒棒。”
秀才一听,气得直跺脚:“真是朽木不可雕也!你目不识‘丁'不要紧,我的十两银子可完了。”
从此,“目不识丁”这名俗语便传开了。
目不识丁的皇帝
封建时代,由于皇帝是世袭的,所以出现了不少年龄幼小的皇帝。
据统计,从秦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的二千多年中,中国共出现过二百四十三个皇帝,其中十岁以下的小皇帝有二十九个,占十分之一以上。在历代的封建王朝中,东汉的小皇帝最多。东汉共有十三个皇帝,十五岁以下的竟有八个!其中最小的是殇(shang伤)帝刘隆(105—106在位),他生下来刚一百多天,还在襁褓之中只会啼哭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。这个婴儿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。殇帝刘隆不但即皇帝位时的年龄小,而且活的时间也短,二岁时便夭折了。像这样几岁就夭折的皇帝恐怕都来不及识字.
石勒听书
在中国历史上,由卑贱的耕奴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军领袖,进而统一中原,登上皇帝宝座的“胡人”只有一个,他就是十六国时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。
石勒是羯人,但他对汉人加以重用,许多有识之士被他招揽起来,为他出谋划策,在他打天下的过程中,由汉族士人组成的“君子营”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石勒没读过书,目不识丁,但他擅长“听书”,常叫人读书给他听,并经常对古今得失提出自己的看法,“闻者莫不悦服。”他曾经叫人读《汉书》,在听到楚汉相争之际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时,惊道:“此法当失,何以遂得天下?”接着听到张良认为立六国后有“八不可”时,才松了一口气,说:“赖有此耳!”
石勒称帝后大宴群臣,他对大臣徐光说:“朕可方自古何等主?”徐光回答说:“陛下神武谋略过于汉高(刘邦),后世无可比者。”
石勒笑道:“人岂不自知!卿言太过。朕若遇汉高祖,当北面事之,与韩(信)、彭(越)比肩;若遇光武(刘秀),当并驱中原,未知鹿死谁手。大丈无行事,宜磊磊落落,如日月皎然,终不效曹孟德(曹操)、司马仲达(司马懿)欺人孤儿寡妇,狐媚以取天下也。”这一番话令群臣佩服不已,皆顿首称万岁。
注:图文内容转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由“成语历史故事”整理编辑.若有侵权,请微信留言联系删除。
亲爱的伙伴,当你走在一个陌生或熟悉的城市,踏在一片历经风雨的土地上,是不是有穿越时空的冲动,很想去穿越历史去了解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故事,出现过的人物?
当刚刚入学的孩子,向你炫耀他新学到的成语时,你是否很想向他解释成语背后的故事,从而让他体会学习的快乐?
成语历史故事,就是希望能构建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世界,欢迎你的加入,在这里,你将听到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,了解经典的历史趣事,还可以说出你自己的趣事,由我们记载下来,说不定就成了明天的历史哦。
还犹豫啥,进店吧!
店名:成语历史故事
店账号:idiomhistory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